
相均泳:G20需要“中国药方”,更需要“中国疗法”
日期:2016-09-12 来源:新华网思客
相均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已经在杭州举行。这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近年来我们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峰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此次峰会上,中国与各方一道,为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开出“中国药方”。具体涵盖创新增长、可持续发展、结构性改革、全球贸易增长、全球投资政策、国际金融改革、反腐败、工业化合作、气候变化等具体领域。
这些药方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药方本身,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治疗方法。要分析疗法如何,必须要了解G20的前生今世。
1999年12月16日,首届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德国柏林召开,此次会议标志着G20的诞生。这是一种非正式部长级会议,并且明确规定其只是IMF和世界银行框架内的一种机制。目的也是扩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体之间核心经济、金融议题的讨论与合作,推动全球稳定可持续增长。
2008年11月15日,G20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首届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讨论全球金融与经济问题。至此,G20才结束了松散、非正式国际组织的状态,开始在协调各国政策、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实质作用。
2009年,G20决定2011年以后的G20峰会成为年度、制度化讨论全球经济议题的论坛。之后,G20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全球会议体系。包括领导人峰会、协调人会议、部长及副部长级会议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等四个层次,以及商业峰会(B20)、智库峰会(T20)、公民峰会(C20)、劳工峰会(L20)、青年峰会(Y20)、妇女峰会(W20)、创新峰会(I20)等一系列外围会议体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G20不断发展、不断完善,逐渐转型为全球经济合作对话的最佳平台。一方面G20逐渐从最初的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另一方面议题也从早期的金融危机应对、经济刺激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短期问题,转向经济再平衡、可持续发展、就业、国际金融框架改革等长期议题。
G20成员覆盖了全球经济的90%、全球贸易的80%、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不仅包括发达经济体,而且包括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是目前为止最重要的、囊括全球最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对话机制。人们期待G20转变成为一个长效的全球治理机制,成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的平台,成为处理全球发展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理平台。
面对上述使命,中国接过了G20的接力棒。然而,中国却面临着10次G20峰会以来背景最为复杂、形势最为严峻、不确定性最多的局面。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地缘政治冲击更加频繁、英国脱欧等“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美国近期非农就业出现强劲增长,但美国连续三个季度削减投资,美联储加息预期和总统大选给全球经济回暖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欧洲经济低速运行,银行业问题重重,英国脱欧带来巨大不确定性。日本经济下行压力大,负利率政策收效甚微。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低位运行,分化现象严重。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中国首先要找准“病灶”,精准“把脉”,找出世界经济遇到问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为全球治理开出“药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病灶”在于: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动能基本结束,但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的缺陷逐渐显现。面对这种形势,中国依然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并且经济的基本面长期向好,继续扮演着世界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成就和潜力,表明中国拥有促进发展的独到经验,中国为G20开出的“中国药方”也将意味着世界可以分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验”。
中国可以为创新增长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推动制定G20创新增长蓝图,抓住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遇,从供给侧发力,从根本上解决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这不仅要提出新的理念,还要制定具体的路线图和行动计划,做到有理念、有行动、有机制地推动全球增长。而中国在有理念、有行动、有机制地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突出表现在严格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上。中国的发展经验源于世界最大规模的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发展实践,这一实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先进性。因此,中国推动制定的G20创新增长蓝图势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保障,形成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有效机制。
中国可以为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出中国方案。中国重启了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推动建立更加稳定和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创建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推动建立开放和稳健的金融体系,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发展普惠金融。中国还加强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其他金砖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的政策沟通和协调,扩大G20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空间。
中国可以为国际贸易和投资贡献中国力量。中国首创G20贸易投资工作组,形成了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和落实贸易部长会议共识的长效机制。为此,贸易部长会议批准了《G20贸易投资工作组工作职责》,确立了G20贸易投资工作组的合作范围和议事程序。进一步落实《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涉及全球贸易增长的核心问题,为发挥G20在促进全球贸易增长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必将成为G20全球贸易治理中的重要战略。进一步落实中国推动制定的首份《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确立全球投资规则的总体框架,为各国协调制定国内投资政策和商谈对外投资协定提供了指导,也弥合了国家间的投资政策分歧,加强了多边投资政策协调,为促进全球投资增长提供了长远制度性引领。
中国可以为包容联动式发展注入中国智慧。中国积极推动G20各国在使用所有政策工具来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取得一致,努力实现让经济增长成果在国家内和国家间得到广泛分享。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G20成员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做好朋友、好伙伴,积极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
虽然中国开出了“药方”,但是如何落实还要充分考虑G20自身的条件。首先,G20仍然只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而不是一个执行机构。其成果是以领导人峰会公报的形式来体现,缺乏执行力。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大国拖延或者拒绝执行决议,那么G20将无法正常运转。其次,目前G20的治理能力主要是对各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事务的协调,缺乏统一的全面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再次,G20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有限框架”,各成员国之间的“跨政府网络”比较松散,仅在少数领域建立了常规协调机制,尚未与联合国体系建立完善的功能互动互补机制。最后,G20与G7之间的协调也是一个挑战,甚至出现了全球治理领导权是G20还是G7的争论,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更高的政治智慧来解决。
面对上述G20本身的缺陷,如何将“中国药方”落实,需要中国智慧的“疗法”。
一是要充分借鉴中国“五年规划”的经验,并把相关经验融入到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去,推出落实G20成果的路线图,制定成果落实的考核方法和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制定落实的时间表。
二是贯彻包容和谐的东方哲学,推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参与到G20的议程中来,共谋全球治理。推动G20各项议题与“一代一路”倡议融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带动G20成果落实。
三是利用三驾马车机制,强化三驾马车合作。G20成果的落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加强三驾马车的合作,才可以不断细化落实的政策和措施,才会真正落实到各个国家和经济体。推动德国明年举办G20期间,按照中国峰会的意见和成果,继续推进和完善。
四是加强中美沟通,强化中美合作。作为最重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对G20至关重要。G20各项成果的落实,都离不开中美之间的充分沟通和合作。
五是抓住国际机构,推动政策落实。G20还没有常设秘书处和工作人员,其达成的决定和共识主要通过有关国际组织来推行和落实。G20杭州峰会有关的成果,也将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来推行和落实。如果没有这些国际组织的参与,G20各项成果的落实将步履艰难。
六是多搞早期收获,提升各国的获得感。G20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完成,形成重复的满足感。因此,中国要推动从达成的共识里面遴选出能够有所作为的工作,并及时落实,实现早期收获,切切实实的提高有关各国的获得感,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纵观G20的演进历程,其在全球治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面临着重重挑战。中国接过主办G20峰会的“接力棒”后,对症下药,开出了“中国药方”。但是,要实现药到病除,还需要配以“中国疗法”。而治本为主的“中国方案”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这需要各国凝聚对“中国方案”的共识,形成推进“中国方案”的合力。同时,也要从小处着手,多搞一点早期收获,让有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真正落实G20治理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为新华网思客。授权合作请联系sike@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