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铿:以质量铸造品牌
日期:2016-10-09 来源:
贺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下午好。在究竟怎么样铸造中国的民族品牌的影响力的问题,我想讲四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要正确认识中国现在的民族品牌还不容乐观。第二,中国民族品牌为什么不乐观?影响力为什么不大?第三,如何铸造中国的民族品牌。第四,加强实体经济制定打造中国民族品牌的规划非常重要。
这四个问题都是比较大的问题,时间关系,只能谈一些基本观点,无法深入展开,先讲中国民族品牌还不容乐观这个观点。
第一,我们国家马上就要迎来第67个国庆日,经过了67年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8年的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已经有长足发展的,是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经济实力还不强,还是一个比较穷的发展中国家。
从人均来看,2013年在182个国家和地区当中人均GDP排在第86位,人均收入排在第89位,联合国公布的富裕指数排在第101位,这说明我国还是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不能过于沾沾自喜。
第二,尤其是与民族品牌相关的科技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排第34位,创新指数排第43位,世界最有影响的大学前100名中没有中国,而20名有影响力的大学,美国占16个,英国占3个,加拿大占1个。以此证明,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第三,不乐观的说,我国的企业大而不强,世界上最大500个企业,我国去年占106个,今年是110个,占22%,但是最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品牌排名很低,去年有影响力的品牌,有价值的品牌仅有两个,华为第88位,联想第100位。特别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恐怕很难排进名次了,所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富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座的不论是领导,还是企业家,肩负着很重的任务。
中国民族品牌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观点,所谓民族品牌,就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有那么多的出口产品,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确实太少了,现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产品中,在一部分国家中比较认可的,恐怕也就是华为的手机,在澳洲等一些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他属于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世界上影响力是不大的。浙江应该是一个服装制造的大省,出口的服装产品也很多,但真正是自己品牌的产品几乎没有,出口的产品,连衬衣、西装挂的都是别人的牌子,别人的知识产权。
为什么是这样呢?我认为一是创新精神比较差,在创新上下力气不够,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如日本。日本在1945年战败后,经济实力已经非常差了,它发展的路子无非是比我们早一点,跟我们走的路子是一样的,把别人的先进技术拿过来,在50年代派出了一大批的浪人到世界各国去了解情况,任务有两个,一是了解这个国家的需求,第二,是了解这个国家独到的技术,引进过来,先礼而后兵,先买,对方不卖就偷,日本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世界上的技术引进去,引进去之后消化成为自己的技术。
日本曾经是汽车大国,它出口的汽车都是自有品牌,其实它的技术都是德国的,美国的。我国现在也是汽车制造大国,我们现在开的汽车大多是德国的,美国的品牌,我们当然也有几个自有品牌,像吉利、红旗,我觉得很惭愧,我们,国家在红旗牌轿车上下了很大的力量,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而现在的红旗牌轿车质量不是很高,这也是有影响的民族品牌不多的根本原因,我们一定要在创新上下大力气,创新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企业的任务是很大的。
第二,我们缺少好的企业文化,许多企业都在大谈企业文化,但是,花拳绣腿的东西比较多,很实在的东西却很少。中国的老企业同仁堂的文化精神就是两句话“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长盛不衰。现在许多企业曾经也出过比较好的产品,有影响力的产品,但是没有这样一种精神,不能真正让自己的企业文化,把自己的产品质量守下去。
企业文化,牵扯到两个问题,诚信和工匠精神。很多企业没有把自己的产品自始自终都保持高质量这样一个诚信的精神。那么工匠精神呢?是去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来的,现在也喊的很热闹,但是究竟什么是工匠精神?我觉得这两点有必要深入理解。
工匠精神我觉得要有精湛的技术,要表里如一,过去的艺人是有这种精神的,我在60年代的时候,南方都用棕床,我请一个师傅帮我做棕床,结果做到一半重新做,说底下有两根线装错了,要保证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每一个都是完美的。我们现在缺少工匠精神,能骗就骗,能应付就应付,不管今后是什么样的反应。所以工匠精神在技术上、个人道德品质上都有待修炼。在技术上我们解放初期的那些师傅,我是1965年大学毕业,毕业的时候在工厂里面实习,车出来的东西有一个要求,要在正负2mu范围之内,拿着油标卡尺做了又做,结果我的师傅一来,眼睛一看,手一摸,说不行。那么这样的师傅,带我们这些学生实习的师傅,他的工匠精神,他的技术是非常精湛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手一摸就知道,我们现在这样的师傅太少了,所以没有这样的企业文化,要想创造出豪华的,有影响的中国民族产品那是不可能的。因此缺的这些东西要补上去,要想创造中国有影响力的民族产品就要有这种精神。
第三点,如何铸造民族品牌,我的建议:
1、政府要营造创新机制,扶植民族产品,坚决制止出卖民族产品的品牌,政府在这方面说得多,做得少,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如何营造一种让企业创新,创出有影响里力的民族产品的这么一个环境。我们有一些民族品牌后来慢慢慢慢的丢失了,卖掉了,让人家买去了,我们政府这些方面要管,要立法。在财税制度上,收入分配制度上,奖惩制度上,要形成大家都创民族品牌的这么一种环境,要知识企业去创新,这是第一点。
2、要重视引进以后的消化,引进了国外的技术,一定要变成自己的东西,像日本那样,不要引进一个技术,还是生产别人的品牌,要把它改造,日本把照相技术引进之后,把镜片加工和计算机结合起来,后来把数字技术引进去,成为数字化照相机非常地使用方便,这个照相机出来就统治了全世界。
你引进来了汽车是德国大众的,就要生产中国的汽车,这才叫有本事,你的发动机不行,我要搞出自己的发动机超过你,这才是本事。我们有这样的本事,我们的航天技术为什么能上去,这里面就有很多东西值得总结。我们所有的企业都要有搞航天技术的这样一种精神。
3、坚持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要具有工匠精神,始终如一的企业文化,像同仁堂做药一样。
4、消费者要热爱自己的民族品牌,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消费者还是有一些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山东寿光的农产品出口到日本,比同种产品价格低一倍,可是日本人即使贵一倍大多数还要吃自己的产品。我们呢?一个马桶盖,国内生产的也不错,却要跑到日本去买,这是一种思想的差异。
我们过去满大街都是走国外牌子的汽车,印度的汽车技术比我们并不高,但是印度基本都是自己的汽车,尤其是官车,这也是差异。民族品牌要有大度的民族精神才能够更好的形成。如果每一个公民大众没有热爱自己民族品牌的精神,我们的民族品牌也发展不起来。
第四点,现在应该真正创造民族产品,要加强实体经济制定民族产品发展的规划,我们现在没有这个规划,而且现在的经济又是很不好的情况,脱实向虚,大家的精力没有真正放在实体经济发展上,尤其是社会资金就是在房地产、股市上倒来倒去,而我们的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很缺资金。是不是缺资金呢?有专家做了研究,社会资金有54万个亿,GDP也才60多万亿,可见资金没有真正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房地产泡沫炒的高而又高,把股市炒的高而又高,现在股市下去了,房市又不正常了,说明国家的管理应该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怎样把54万个亿的资金的大多数用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培育我们的民族品牌上。
2、要制定规划,国家应该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针对民族品牌发展制定规划。规划出台后,还要精准的扶植,针对有希望品牌,要鼓励、扶持,不要盲目扶持,要慎重的、谨慎的支持,要制定规划,就要有扶持的具体方案,这些做得好,我相信我们的民族品牌一定可以发展起来。
3、要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一带一路联系着世界上将近60个国家,涉及人口44亿,有12亿清真人口和伊斯兰的人口,我们应该在这些国家中去调查研究,他们的需求,这样做出来产品才会有销路,做出高品质的商品,我们的品牌影响力才会在世界上水平上提升。
去年我参加了甘肃的一带一路会议,他们清真药品将来可能会在阿拉伯世界形成影响,参加这个会议的各个国家大使中很多人对这个厂子里面生产的清真药品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只要他们把质量坚持下去,将来是非常有影响的民族产品。我们的路很长,只要路走的对,就可以缩短这个路程,中国这样一个制造大国,不久将来一定会成为制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