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专家观点

吴晓波:2016杭州全球企业家论坛精彩演讲

日期:2016-10-18       来源: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济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   

    二十多年来,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经济局面和当年鲁冠球面临的经济局面是完全不一样。他们那一代企业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是他们面对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经济体系,我们怎么能够把计划经济的销售渠道打破掉,怎么向政府要大学生,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够拿到第一个大学生1988年就是鲁冠球拿到的,当时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来到萧山调研,你现在企业做得很好,你需要政府帮你做什么?鲁冠球说,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大学生。宋健说,没问题。但是回去别人说不行,那怎么能够要到大学生了,说给八万块钱。

    那代企业家搞了车间承包制,又跟村里面签产权定额合作协议,那是那代人所面临的情况。今天我们坐在这里研究未来会怎么样,当前所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可能跟二十年前已经有很大区别了。

    我是做公司案例研究的,做产业经济研究的,如果把中国的企业史和当前产业现状结合起来看,从历史产业两个角度来研究一下,2016年的今天中国经济面临怎么样的产业变革,我们为什么会走到今天,今天的困难是什么,我们有没有未来?这也是我们举办这个企业家论坛的一个初衷。

    如果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的话,我们就会发掘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变革,我们走到今天,应该说中国是全球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1978年到2008年,中国年均GDP增长是9.4%,即便到今天,到新常态,还是在6-7%之间,这在全球也是最高的数据。1978年中国是特别贫穷的国家,今天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体。

    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状态,非常像钱塘江,曲曲折折的,大的波段来看,我们经历了几次大的产业转型,大概经历了三次,我们由一个计划经济的形态,1978年之前叫计划经济,1978年以后邓小平说我们不再搞阶级斗争了,我们要让老百姓吃好用好穿好的,我们开始搞商品经济,1992年以后进入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确定下来,到今天所有市场经济环境中成功的那些企业家,在今天变得很困难,我有很多60后,70后企业家朋友,就最近这一两年见到我跟我讲一句话说,吴老师,你有没有发现天变了,我们原来非常熟悉的盈利模式改变了,甚至原来非常熟悉的消费者,那些买汽车的人,那些到饭店里吃饭的人,那些进百货商店的人,那些买我们衣服的人全部都变了,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一个安全?最重要一个原因是从大的形态来看,很长波段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今天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型。

    所以我算一个挺长波段变革中走到今天。大家看几个大的转型。第一次产业大转型是1978-1997年,从重工型计划经济向产业轻型化转型。这段时间能赚钱的主要是三个行业:食品+纺织+家电。今天中国著名的企业家95%以上成名在1997年以前,当这些成为中国主导产业的时候,中国整个产业驱动是轻型化的,1997年底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出现了产能过剩。当时朱镕基当国务院总理,他说,今天我当国务院总理了,但是今天中国70%的工业品产能过剩,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成长道路。第二件事情是东亚金融危机,整个亚洲地区的货币泡沫化,所以1997年,1998年面临历史上非常重大的一次产业危机。本身国内产能过剩,亚洲危机大规模爆发。

    《大败局》这本书开始写是1998年,当时我在报纸上写了一篇文章,那一年中国经济发生危机,同时有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我就提到中国经济的泰坦尼克现象。我花了两年时间调研了十家公司,2000年出版了《大败局》。如果你读过,十个案例,有七家,当年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南德集团,保健品公司三株,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全部倒在那一年。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中国第一个长波段产业周期就结束了。所以1998年开始朱镕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我们常常讲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以房地产为主的居民消费,工业为主的出口贸易,以政府投资的城市化建设。今天如果有做外贸的朋友在现场的话,我们在座各位的黄金十年1998-2008年。1998年中央政府在沿海修高速公路,然后出现了一个名词叫城市经济。今天中国县级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占总的财政收入48%,这件事情是1998年开始的。1998年以后进入新的产业周期,1、从轻型化向重型化转型。2、从内贸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1998年以后中国制造业最重要的战略是全球化战略叫中国制造,今天叫“一带一路”。3、互联网产业的意外崛起。我最近刚刚写了一本书,不出意外是光棍节那天会出来。

    大家了解的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阿里、盛大、360、京东、携程,这些企业全部诞生在1998年2季度到1999年4季度。就在这个时间窗口,这些企业全部诞生了。中国企业英雄,那些富豪榜的人,那些利益获得者,由卖饮料的,做服装的,做家电的,变成新的一波人,这些人曾经统治很长时间,到2013年的时候,中国每年富豪榜前十位有六个是由这部分人构成的,一百个富豪里面60%是做房地产的。第二波出现了互联网,这批人是新贵,到现在中国富豪榜里面有六人是这一波人。互联网统治者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一波人,房地产是1950-1960年代的这一波人,做饮料、服装这些人是1940-1950年的这波人。

    如果十年后,我们再站在这里开企业家论坛,中国富豪榜里面,十年后这一波里能留在前十大富豪榜的绝对不会超过三个。因为有新的一波浪潮即将替代。这就是我们三十多年来所面临的,看到的一个财富波动,产业波动。你到了一个高成长性的行业中,你只要勤勤奋奋的,诚诚实实做人,这个企业就可以。今天我给你50个亿,让你建一个购物种禽,50万平方,哪个人愿意干,我给你100个亿,让你建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冰箱工厂,有没有人愿意干?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为什么我们很多60后,70后朋友们,在今天觉得自己很难呢?是因为第二个长波段的产业周期结束了。这个结束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1998年朱镕基先生所构筑的三架马车:消费、投资、出口,集体停摆,集体失效,这就是产业地裂了。

    第二个特点是天也变了,今天大家会觉得很困难,天南地北来跑到这里参加活动,关键是我们今天传统制造业企业真的面临到天崩地裂的情形。地崩就是三架马车发生了变化,天崩是整个生态发生了变化,1998年以来互联网在中国构成了四次大的冲击波。第一波是门户、搜索、社交。互联网改变了人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原来的社交是我的邻居、同学、老乡、街坊,今天网上有QQ,可以在千里万里找一个朋友聊天。QQ秀知道吧,买一个道具装扮自己,我写腾讯传的时候很好奇,腾讯的老大是马化腾,我就把马化腾的头像是什么样,QQ秀是一个长头发、牛仔裤的一个朋克,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身份感,让人的交通跨越了户籍、地域、身份的限制。2002年有一个东西叫淘宝,2003年有一个东西叫支付宝,从此改变了人和商品之间的关系,我们原来在哪里买东西啊?去哪里买服装?杭州这边有一个世界第二大服装市场。今天你用手机拍完裙子,百度会告诉你这款裙子多少钱,在哪里可以买到。到了2009年中国出现一个词叫O2O,从此改变了人和服务之间的关系。今天打车用滴滴,用易道。我们到哪买电影票,我们到哪搜索旅游信息啊?我们到哪买飞机票?我们所有的信息服务都被互联网所替代了。杭州是一个旅游城市,每年有一千万的游客,杭州原来遍地大大小小旅行社,今天还在吗?他们都已经不在了,因为有携程、有去哪,有土牛,未来还有AIRbnb全部把它干掉了。

    到2014年底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名词叫P2P,P2P改变了人和金钱之间的关系。今天来的都是老板,你到了月底月初给员工发工资,他们拿到钱会把钱放在哪啊?会把它放在手机钱包里面去买一些理财产品,他们还会有些人把钱取出来到银行定存嘛?如果有那样的,你可以把他开除了,因为他已经跟这个社会没有什么关系了。当所有都被改变以后,互联网变成什么?变成了水,变成了电,变成了基础设施,所以今天说互联网是中国所有产业的基础设施,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里面,被互联网改造最为彻底的国家。如果你明天买张飞机票到欧洲去旅行,晚上没事儿干,你到德国,到法国,想看一场电影,95%的概率你要到电影院排队买这张电影票。在今天中国如果你还到电影院排队买票,那你跟这个社会也没有什么关系。

    互联网销售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5%,美国数据是11%,欧洲数据是6%。而且这个变革正在开始,如果今天你去查全世界的银行,全世界银行第一名到第十名的银行,第一名叫工商银行,第二名农业银行,第三名建设银行,第四名中国银行。所以今天中国银行超前强大,空前强大,我讲这四大行,董事长、理事长、总裁,没有一个晚上睡觉会睡得安稳的,银行正在被击溃大量的年轻人用手机。我们在上海、深圳找到了很多手机贷款公司,前两天到厦门看到一个项目,你在手机上注册一个信息,3分钟之内可以判断说,我能不能不需要签字、不需要抵押,贷款给你30万人民币。这个公司一年不到时间已经发展一百万用户。一百万用户坏账率是1.6%以内,这叫大数据,叫做人工智能。十年后再来看,我认为不需要十年,五到六年以后,如果我们再来看你们认为中国工商银行还可能是中国最大的金融机构吗?我认为他被替代的可能性是非常大。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情况,彻底被改变了。

    当这些变革发生的时候,很多人觉得环境很陌生,所以如果你今天到欧洲去,到美国去,你去见那些国家的经济学家。我告诉大家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你今天到欧洲美国去跟那些主流的经济学家,银行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师交流的话,60%以上的人,他们会问:吴先生,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崩溃啊?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景象是,你看实体经济不行了吧,地方债务平台很大吧,银行高杠杆率很高,银行破产率那么严重,失业率也很厉害,社会体制改革失调吧。美国有一个经济学家2008年诺奖得主,他是排名第一的经济学家,知名度最高,2014年他写了三篇文章说,中国经济到今天到了一个总崩溃的边缘,他认为中国经济会成为下一个全球经济危机的发源地。他给了我们一个时间表,他认为这个时间是6年。这个人很厉害,同时他是1990年全世界第一个成功预言亚洲要发生金融危机的那个人,如果他今天来这里讲课,他也接受我们杭州全球企业家论坛讲课,他把这个结论告诉大家,然后我们开完这个会,出了门散伙,如果你相信他的话,你应该干什么?你回家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清空所有人民币资产,尽快离开这个国家,跑道任何一个地方,远远看到中国这艘大船沉没为止。

    为什么国外50%,60%以上的经济学家对中国有那么一个悲观的观点呢?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看到了中国现在,看到中国今天转型的困难和矛盾,但是他们没有看到一种新的增量的可能性,他们看到了旧生态的破坏,看到旧的产业模型的破坏,但是没有看到新的源源不断地变革正在发生。

    我这两年每年在中国跑得很多,我一年在杭州待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半。全国各地跑,一方面讲课,一方面调研,主要是发现中国产业发展新的模式,新的企业模式。今天中国困难最大的不是在座各位。我去年在海尔待了三天,去年我们出版了一本书,是关于江苏苏宁十年转型的书,去年我去美的做调研,我去那些大型企业,发展二三十年的企业去调研,我有两个非常深的感慨。

    第一个感慨,我去的这些企业都跟我讲一句话,吴先生,今天美的、苏宁、海尔、联想这样的企业在全球都没有对标的。中国企业常年搞一个战略叫做跟进战略。早年学日本,后来学美国,你前面跑,我跟着你跑,你跑过的坑我就绕了,你发明的东西我抄袭,今天这些大型企业的前面都已经没有人了。中国这些企业已经跑道最前面了,这意味着我们真正长大了。但是风险也随之增大了。所有成长的基础是建立在第二个产业周期中所形成的,中国的第二个产业周期,企业核心有两个能力,第一个叫做规模化能力,第二个叫做成本优势。今天的中国企业在座各位一定感同身受,规模越大,死的越快。

    第二个感慨是什么呢?我认为面向未来的产业创新,大型企业的金字塔式,科层化管理模式,在今天都已经失效了。我到海尔去做调研,二十多年间我去过四次,这次去有很大的感慨,8万多人的企业,全中国最好的管理,海尔的管理层级原来有12层。今天海尔几级?还是那么大的企业,12层压缩层3级,彻底扁平掉了。张瑞敏跟我讲,今天最具有战斗力的企业模型是什么?是美军的突击队模型,一个很小配制的突击队,一次性解决一个目标,但点突破,大规模的兵团型作战,处在顶端的统帅你看得到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吗?任正非有一句话讲的很有道理,要让听得到炮火的战士指挥。

    在这个意义上,面向未来中国的企业转型,中国最主要的主力军是在座各位,因为我们轻,我们可以随时变,所以中小企业一定是中国这次产业转型能不能成功的主力军,真的不能靠张瑞敏,也不能靠任正非,也不能靠鲁冠球,这些人都靠不住,靠的就是在座各位和年轻人。

    如果我们这样来看的话,我们认为美国诺奖专家的观点是错误的。我认为中国产业经济十年之内发生总崩溃的概率几乎为零。我们要做得就是一件事情,我们要去迎接新的变革,面向未来我们的经济转型和财富的波动跟三个东西有关。

    第一个叫做通货紧缩,我写《激荡三十年》,1978年到今天中国经济曲曲弯弯,美国四年到五年一次爆发一次经济危机。1978-2013年,三十多年中国经济金融危机,基本上两个现象,一个是经济过热,一个是经济过冷。经济过热产生通货膨胀,经济过冷是企业开始箫条,开始萎缩,社会变得动荡,然后国家再通过信贷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及结构性调整,那么今天经济是过冷还是过热?说不清楚,中国今天很糟糕,又过热又过冷,所以今天中国出现了1978年以来经济危机的一个新特征叫做通货紧缩,为什么会出现通货紧缩这个情况呢?1984年的时候美国有一个未来学家写了一本书叫做《第三次浪潮》,他说什么呢?人类几千年来,第一次叫做农耕文明,然后250年前出现了工业文明,进入了第二次浪潮,1984年工业革命大规模制造红利即将吃尽,所以第二次浪潮即将结束,人类将进入第三次浪潮叫做信息化革命,这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互联网在中国完成了四次冲击波,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基础设施了,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互联网所能够给我们产业带来的革命性能力已经结束了。

    世界万物都是这样的,否极泰来,今天看到BAT最最强大的时候,其实是最最脆弱的时候,因为他们都已经变成了基础设施。我们有一个淘宝,杭州是非常为他骄傲的,万亿的销售额。在淘宝上开店的80%是亏损的,五年前,六年前,跟你说地面成本很高,房租成本,占你销售的30%,在网上免费开一个店,今天呢?今天地面店的成本和网店成本几乎差不多,因为你要买关健词,要买直通车,要参加双十一节,所有营销都是你们承担的。

    今天当第三次浪潮结束的时候,第四次浪潮即将到来,他们是什么呢?今天来了所有朋友,家里都有汽车吧,家里有几辆车啊?很多人都两辆车。现在有一辆车,他是无人驾驶汽车,不需要你驾驶,你坐在西湖边,说我到国际会议中心,车就开过去了,你要不要?还有我这辆车不用汽油,充30分钟可以开几十公里,你要不要?今天为了参加这次会议,我穿衬衫,打开衣柜有20多件。你穿的这件衬衫如果是纳米材料做成,里面有一个传感器,早上出门,晚上回家,会告诉你,你今天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心跳最快的时候是什么时候,走了多少路,你会不会买?这就叫新材料的革命,新能源革命,这叫做基因革命。它们就是第四次浪潮,但我讲的这些东西,其实都一一实现了,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旧金山到洛杉矶之间来回开了一年,已经跑了十几万公里,我说的这件衬衫,去年美国橄榄球的球员已经穿着进行比赛了。未来会进入我们的生活,但现在还是一个过程,这就是全球产业苦闷期。今年以来全球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叫做反全球化,全球化这个名字1964年提出来的,说全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今天反全球化,英国脱欧了。为什么反全球化?过去七年里面全球贸易增长是0,前两天全世界最大的韩国轮船公司倒闭了,因为全球贸易萎缩了,该买的东西都买完了,当产业进入苦闷期的时候,全球的经济增长开始大规模停滞,这个时候各国干两件事,第一件事情保护自己。第二件事情全球进入货币搅拌时期。中国十三五规划期间就是一个通货紧缩的时期,未来五年全球同样是通货紧缩时期。

    前两天我在葡萄牙,我在一个海峡边上看了两个小时,400多年前葡萄牙大航海从这里开始,建立了海上大贸易大陆,2016年我坐在海峡边上,葡萄牙全国人口1000多万,所有的房子是二十年前建的,老百姓非常地富足。这个国家他怎么欢迎全球化呢?他为什么搞全球化呢?

    我们的产业是处在产业大规模的苦闷,中国经济未来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发动机,是因为有第二个景象出现,叫做供需错配。我去年写过一篇文章,当时带着我的团队去日本开年会,很多人买日本的东西,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去日本买一个马桶盖,一开始文章出来以后,马上在媒体朋友圈曝露。讨论一年以后,半年以后,大家开始讨论说,那么谁到日本去买马桶盖呢?他们怎么知道这边的马桶盖,电饭煲、保温杯比中国好呢?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电饭煲基地,马桶盖生产基地,保温杯基地。是那些追求品质生活的中产阶级,他们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是看到广告了吗?没有看到广告,是他的邻居,他的朋友,他的诡秘告诉他的,他买这个商品标准是什么呢?是价格便宜吗?不是,是有好的性能和品质,所有这些景象的发生,经过去年一年的讨论,到了年底中央政府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供给侧结构改革,供给侧结构改革背后的产业真相是什么呢?就是中国有很多东西,跟全世界一样通货紧缩,但是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景象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批超1亿口径以上的中产阶级愿意为好的产品买单。他们不再相信一个词叫“价廉物美”。如果你进入这个产业是价廉物美的产业,那叫红海。未来产业转型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你的产品成本跟定价一定要摆脱掉,如果产品定价来自于成本定价模型的话,你迟早会死的,因为你的成本在不断地抬高,一定要摆脱掉。

    供给侧改革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国产业经济最重要特点是出现了供需错配,未来所有做西装的公司,  在中国地区面临四类消费者。第一类叫做屌丝消费者,中国很长时间里面是被屌丝消费者所统治的消费市场,所以叫得屌丝者得天下,屌丝要的是价廉物美如果从投资理财角度来看,可以把每年收入拿来做投资的,10万人民币以下的就是屌丝消费者,屌丝消费者以上叫做白领阶层。白领阶层每年可投资的货币是10万人民币到50万人民币之间。白领以上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是50-500万资产,500万以上我们叫高净值人群。没有一款西装能为四类客群服务,所以中国从大众消费市场变成圈层化消费。中国由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变成了一个叫有阶层的国家,出现了无产者,出现了中产阶层,出现了高产阶层,出现了资本市场。

    市场营销意义上出现了圈层化,出现了社群层级,这意味着原来西装,全中国可能有1-3家西装公司统治全球所有男人穿的西装。今天每一个阶层可能就有3-5个品牌。未来品牌会极端的小众化。

    酱油谁发明的?日本人发明了,今天在中国酱油可能只有三四种,而到日本可能有四千多种。今天超市里面卖的啤酒90%是被三家公司所垄断,德国六千个品牌。无数多个小众品牌,你不需要服务全中国的人。你会圈层化,你会小众化,所以在供需错配的背后有无数产业突破的可能性。为什么大家变得很困难呢?因为他们就是建立在大众消费品逻辑下,杭州有一个叫哇哈哈,今年创业30年,一个营养快线,一个单品销售160个亿,这个神话在这个国家再也不会出现了。

    中国人当中产阶级开始崛起的时候,一个国家当进入中产阶级社会的时候,国家意识,本土意识大规模崛起,中国所有做服装的人都会问一句话,怎么样的服装是中国人喜欢的呢?造房子的人,我见过很多房地产老板,大家看五年前,六年前的豪宅,金碧辉煌,我真的亲口听到一个中国排在前十位的一个老板说,我们这些房子造出来不是给人住的,是给人炫耀的。住起来不好的,跟你的审美没有关系。中国人喜欢什么样的房子,中国元素开始出现。所以你看第二个特点是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不断崛起,原有的品牌模式,原有的商业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三个在供需错配前提下出现了第三个景象叫做价值再造。也就是说,未来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什么地方?体现在三个地方,第一,你有没有核心技术能力?今天全世界所有的产业重新回归到了本质。所有的产品,广告已经失效了,产品靠什么走出去呢?靠口碑。如果今天跟你说,吴老师那个餐厅最好吃?我一定说杭州某一个店好吃,你不会马上去吃,而会干一件事情,就是到大众点评搜评论。

    回到产品层面,如果你是做餐厅的,你就真正好好把菜烧火,如果你是写字的,就好好把这个字写好,重新回到产品的基本面。我们常常讲一句话叫做转型升级,转型升级这个词在中国第一次出现就是朱镕基在1998年全国两会上,中国70%产品产能过剩叫转型升级,但是在很长时间里面,我在中国企业一线走,很多老板问我一句话,吴老师,什么叫转型升级?我是做家电的你让我去搞新能源?我做服装的,你让我去做抗癌药?什么叫转型升级?今天“转型升级”这个名词已经非常真实,什么叫转型呢?就是互联网+,就是我们要用互联网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所有的流程以及用它来改造我们的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我今天穿了一双皮鞋来,前两天我再北京见一个项目,我有一个文化投资基金,30个亿的文化投资基金。我这个脚有一个问题,我这个骨头偏低,在过去这些年里面,我买的任何皮鞋大小42码差不多,但如果是硬制皮鞋不能穿,我只能穿软制皮鞋。然后我买来以后就交给鞋匠师撑一撑,前两天去北京看一个小伙子创业,一个85后,他做了一个3D扫描仪,我把这个脚放上去,30秒之内,70多个参数给我弄出来了,脚造型就扫完了,然后他收购了东莞一家皮鞋工厂,十天之内为我这个脚定制一双皮鞋及弄完以后送握刀家里600块钱。我问他,你告诉我,你这个成本多少?350块钱。然后我这个鞋的脚形就在他那儿了,从今以后,我现在跑到路上看到别人的皮鞋不错,我就用手机拍下来,发给他,他十天给我定制出来。

    红领创造了一个模型,生产柔性化模型,把我的参数扔到工厂,一个礼拜之内可以为我吴晓波一个人做这个西装。一条生产线能够为单人做服装,意味着布料采购、打板、质检、包装全部需要再走一遍。互联网真的不是一个概念,它已经变成了我们生产要素价值再造重要的一环。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谈生产线革命了。今年六月份,我带150个企业家到德国汉诺威去看生产线再造,我们看到一个西门子的车间,在过去五年里面,面积没有任何改变,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

    当鞋子能四为我一个人做,西装能为我一个人做的话,整个制造业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它有一个B2C的逻辑,变成了C2B的逻辑。这就是技术,这个技术并不在天上,它在我们最最传统的行业里面,你想西装、皮鞋能够被改造。顺德是全中国最大的家具基地,现在有一个尚品宅配,他在红星美凯龙里面租一个地方,里面养了十几个家庭设计师,到你家里帮你丈量,丈量完以后拍照给你看,你喜欢用什么材料,什么款式,3D场景中把一个一个沙发、冰箱、床头柜放在里面,然后里面下单,定金交了以后,到生产线去做生产。这家公司过去三年里面,每年60%高速增长。如果这些都能被改造的话,哪个行业不能被改造。

    我到海尔去,海尔做冰箱的,冰箱行业现在很困难,然后他们的总工程师跟我说,吴先生,我们张瑞敏主席给我们出了一个课题。他说,什么叫冰箱?冰箱里面有一个格子,打开来,十二格放鸡蛋的有吧,最近IBM和海尔做实验,在鸡蛋格子里面放一个传感器,就会发生一件事情,有一天你打开冰箱的时候,这个冰箱告诉你,吴先生,你们家只有两个鸡蛋了,你要不要买鸡蛋,在杭州有卖土鸡蛋,5块钱一个,如果需要在屏幕上直接购买。冰箱不是拿来卖的,是拿来送的,然后那个总工程师跟我讲,我们海尔顺利转型变成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配送公司。每一个产业需要重新想象。

    过去三十年里面,我们跟金融关系很对立。然后地下钱庄泛滥,2016年7月份中国的理财、基金、大的资金总量是银行资金总量的2.5倍,我们每一个企业跟金融的关系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个银银行霸权主导的市场,变成由证券业为主导的市场。这个时候我们跟钱的关系,我们可以发债,可以发基金,可以发信托,可以上新三板,可以做并购,我们跟金融的关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第三个是消费者关系再造。

    所以面向未来,中国正在发生第三次大的产业转型,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垮不了呢,是因为当旧世界崩溃的时候,我们今天在这里,我们一两千人重新出伏,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我们到了中国第三次产业周期,产业周期在哪里呢?仍然在一些非常传统的领域。第一在制造业,所有都面临大的变革,然后消费出现升级。整个旧的实业在被摧毁,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国,我们到欧洲,到美国去,我到第五天以后就疯掉了,因为我的喂受不了。你在中国可以唱卡拉OK,洗脚、按摩,你在欧洲找得到吗?中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但旧的消费市场,从一家旅行社开始到百货业到电影院都发生了大的变化。第三个是金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四是新的城镇化。

    所以实业、服务业、金融业、城市化都在发生新的变革,每一个模块都有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如果我说今天中国是全世界最好的创业国家,你们信不信?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重新捡起创业的心,因为旧世界,旧力量都被瓦解掉了,但中国是一个有机会的国家。

    两个策略跟大家分享。大家看到这长图是2005-2015年中国M2增长柱状图,2005年地是30万亿,到今天150万亿,增加了5倍,这5倍是什么?这5倍就是我居住的这个伟大城市杭州,过去十年房屋上涨的幅度。不动产价格上涨背后其实就是货币泡沫化的轨迹,老百姓没有东西可以投资,只有到不动产里面进行避险性投资。今年上半年1-6月份国家统计局告诉我们说,M2上半年增长是11.8%,如果回到2月份李克强总理工作报告,说今年M2增长是13%,如果是13%的话,也就是GDP增长的1倍。而通过其他渠道,今银行理财资产和资产托管的幅度加权,他们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M2增长的幅度是20%,为什么一二线房子上涨,是防止货币资金外套的一个资金池。

    货币的泡沫可以掩盖很多的矛盾,然后企业在资本相对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完成大规模的转型,这是在资本意义上对未来的判断,如果这个判断是准确的话,那么对每个企业家意味着,如果你再一个行业中进行了互联网+的转型,进行了面向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前提下,你加大企业的杠杆永远是值得的。

    第二个判断,我们的很多朋友,60后和70后的朋友,怎么能够在这样一个资产泡沫化,产业大规模过剩情况下继续赢得下一轮红利呢?

    9.19号我待了1000多个人,我们包了上海一艘轮船,搞了一个社群狂欢节。到了一个酒会的时候,有一个上海人过来讲,我是从澳大利亚飞过来见你,1964年出生的,做什么的呢?做母婴产品的,帮台湾人和香港人做母婴,现在工厂在昆山,每年6000-8000万人民币左右。现在母婴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难做。我最近看你的文章,你的三个判断对我影响很大。哪三个判断呢?第一个不要炒股票,他说我从来不炒股票。第二个,你说把世界交给80后,他把这个工厂去年的时候,把49%股份切给3个80后。第三个,你说大中心城市房价会上涨,我就在上海买了几套房子。现在身体很高,高高大大的。澳大利亚好不好呢?他想去澳大利亚养老,去澳大利亚创造新的机会,然后呢?澳大利亚没有机会,好山好水好无聊。养老呢?我说50几岁养什么老。

    这一类人很多,50年代,60年代,70年代,这一波是中国改革开放上半场最大获益者,然后他们腰缠万贯进入了一个失去的时代,今天中国在商业界唯一能够的抗人民币泡沫,能够实现财富增值的只有一件事叫做创业,年轻人创业,我们在座各位重新创业。要赢得下一轮红利唯一关健词是“创业”,但不是每个人都想当企业家的,企业家可以被当作一个生产资料进入到企业收益表里面去的,创业失败率是95%,所以跟创业有关,我们在座各位有可能做得是三个选择项,第一个选择项,兄弟你创业,你当企业家,赢了全世界,输了输我自己。第二,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创业,怎么办呢?去找一个创业家,跟着他去打江山,参与创业,到一个好的行业,到一个突击队里面,到一个正在成长的领域里面,跟他去打仗,他长大了,你也好了。选对人,选对行业很重要,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第三,很多50,60,70后的朋友,告诉大家,很多事情我们真的已经不了解了,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裤子,他们唱什么样的歌曲,他们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服装款式?我曾经跟我女儿做过一个实验,我女儿是96年出生的,我跟她背靠背填最喜欢的歌手,最喜欢的鞋子品牌,最喜欢的乐队,最喜欢的小说,最喜欢的偶像,电影明星。一对,告诉大家,没有一条是重合的。

    你们回到家里拿纸笔跟儿子做一个实验看看,没有一个是重合的。世界已经分化的很厉害了,所以如果你是50后,60后,70后,跟创业有关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捧着你多余的钱,跑到马路上去找到20年前那个眼睛冒着野心的你,然后把钱投给他,支持他创业,所以一定要把事情交给80后,把钱交给80后,为我们赢得下一轮红利。

    我们也代人一生中会实现两个小目标,第一个目标,中国经济一定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件事情是我们兄弟们一起亲手干出来的,我们完成下一轮产业转型。第二个目标,一起活过一百岁。今天人类的基因革命,医学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两条线正在一起往前跑,我们这一代人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活过一百岁的人。到中年,到了晚年的时候,我们这个国家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同时活到一百多岁,这件事情爽不爽。

    最后所有做企业的人,所有来到现场的人,我们都是乐观主义者,所以最后两句话跟大家分享。这个时代的疾病,我们人人都有一份;所以愤怒、沮丧、悲观解决不了问题,我们都是疾病的一部分,而我们需要干什么呢?那些即将消灭我们的东西,将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