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刚:在四川省江油市 “2017互联网+商品交易创新峰会”上的 讲话
日期:2017-05-23 来源:
同志们:
大家好!
盛况空前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落幕,“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共赢”的丝路精神,在传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的时期,以深刻的哲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赢得广泛的赞誉和共识,受到世界普遍的欢迎。这给纷繁复杂的世界注入了一股清流,人们对它未来的行动与成功实践,满怀信心,充满期待。
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是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之年。我想就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讲两点看法。一是介绍一下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基本情况,二是谈谈企业的诚信建设。供大家参考。
首先,谈谈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基本情况。
2016年,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经济结构尤其是供给侧结构调整取得了新成就。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4万亿元,增长7.8%,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继续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目前,我国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已超过5000家,实现交易额超过10亿元。当前,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批发业态主要呈现出六种形式:一是工业企业自销批发;二是国外品牌在国内的各种代理商批发;三是大型零售企业统一采购与分销配送;四是商品批发交易市场;五是电子商务批发交易平台;六是专门从事商品批发的流通企业,即批发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批发交易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敢于找出差距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希望。总的看来,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相当多的市场仍然处于数量扩张、粗放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流通效率低、经济成本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在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方面,缺乏科学规则;在交易市场定位方面,综合类偏多,专业类不足,“同质化”趋势严重;在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方面,对其公益性认识不足,简单的将其全部推给市场,没有履行好地方政府负有“菜篮子”方面的责任,出现不该发生的市场波动;一些流通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弱,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大潮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转型发展步履维艰,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市场建设供给侧的“短板”,也是改革的重点。
第二,我谈谈企业的诚信建设。
任何企业的发展,今后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要建设成功的企业,必须着眼未来,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宏观层面去认识。我们目前正处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从中国生产向中国创造、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依法重德,法德双修,练好企业的内功,迎接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以德治企和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治理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标志。
目前,诚信建设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全社会征信系统尚未形成,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整体偏低,商业欺诈、合同违法、制假售假、偷排污染物、偷税漏税、学术不端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电子商务领域的诈骗严重,诚信缺失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对加强诚信建设的要求强烈,满怀期望。
诚信的基础是文化。市场经济更要倡导诚信文化。深刻认识市场经济既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又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要夯实诚信建设的文化基础。心中无文,行之不远。
诚信的保障是法律。新时期的诚信兴商,不再只是口口相传的美誉度和口碑,诚实守信将是合同法、税法、价格法、银行法、劳动法、环保法等一系列守法状况的记录,守法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诚信将成为企业无形的资产和难以度量的财富。
诚信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化。要建设和完善行政、行业、社会、媒体多层面、全过程、广覆盖的监督体系和长效机制。要努力营造诚信建设的宣传舆论环境和氛围。弘扬诚信文化,广泛传播诚信价值观,滋养全社会的诚信价值理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只有每一个市场、每一个企业练好了内功,法德双修,才能实现今天峰会的主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的社会价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