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专家观点

孔泾源:在2017全域旅游创新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日期:2017-06-21       来源:


    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我给大家讲讲两个方面的情况,说说感受。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当前的宏观经济体制,另外讲讲在这个体制下包括未来我们旅游业怎么发展,以及我个人的对全域旅游的理解。 

    首先介绍一下经济形势。大家知道,去年以来,经济周期,我们的经济增长下行,到去年从最高的2011年的每年增长10.2%,两位数的增长,一直到2016年下降到6.7%,下降1/3左右,很多人对经济很担忧,但实际上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过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增长处于回升阶段,从6.7、6.8到今年一季度的6.9%。所以说,无论经济增长见底不见底,但是在这个区间中保证稳定我们已经基本上能够看出,就说在一定时期或者一个周期,两个周期范围内保持在6以内的增长速度应该没有问题。

    大家说,国内经济需求对经济增长长远趋势做了很多不同的理解,经济换档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可循?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在人均GDP 1万美元以下的时候,赶超型国家、赶超型经济体能够保持平均8%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为多国和多个经济体的发展者、世界所证明。在1万美元到2万美元之间,经济增长速度大概平均保持在4.5%左右,就是4%左右,2万美元以上现在的发达经济体一般2%左右甚至低一点。我们国家是什么情况呢?大家知道,2016年由于汇率的变化,我们人均GDP增长不像前几年那样上涨比较快,但是也到达了8千美元,有两个国际组织对我们的人均GDP做了统计,世界银行说2016年中国人均GDP是8109美元,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是8113美元,落差4美元,13亿中国人来说数字也不小。没有关系,总之一句话,我们到了8000美元以上。在这个时候在向1万美元迈进的时候,大概需要2年—3年的时间。

    按照国际经验,经济增速从8.3到4.5之间,任何一个点上都是合理的,我们保持6.7%,今年一季度6%点几,这还是一个比较乐观的经济形势,而不是太悲观,主要是我们从过去几十年高速增长,我们认为我们经济增速有问题。可以这么判断,前几年的宏观政策,包括积极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定的货币政策以及强刺激的投资政策,当然在宏观管理层面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风险可控,它所起到的作用要在今年乃至明年、后年表达出来,所以今年保持6.5%甚至高一些的增速是可以期待的,我们预计6.7左右甚至高一点、也许低一点,但是不会太多,这个是比较乐观的形势。所以从那些制造业开始复苏、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也在开始发生细微的变化,因为经过这十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体制内的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跟实体经济一样也出现了所谓产能过剩完成,他们的平均利润率已经低于实体经济,过去的脱实向虚,进而由虚向实,这个已经发生。

    这个阶段上就要通过今天的会议主题有关旅游是什么情况,我来讲一个问题。这个判断认为今后给大家做一个长远一点的判断,如果我们能10年内保持6%的增长速度,再过10年保持5%的增长速度,经过这两个10年我们就可以是发达国家经济体的高收入国家。所以总书记说,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近的时期就是在今后10—20年,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就是这样我们还有内在的发展条件,为什么?其他发展中国家、很多发展经济体,非常小的经济体,一个产业垮下去了就难以支撑国民经济,我们是大国,回旋余地大,到这个阶段,其他的赶超型经济体,一般来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已经很小,居民收入差距也基本平台,市场体制已经完善起来,在国际社会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俱乐部。恰恰我们在这一方面都还是问题,从消极方面来说这都是问题,但是从积极方面来说,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这些问题,每一个领域都是我们发展的契机,我们不仅有发展阶段的支持,我们还有体制机制差异的支持,甚至还有国家幅员范围的支持。

我们到现在为止,今年有10个,省区,已经进入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整个发展水平向中高速阶段的时候,一部分省区甚至1/3左右的省区已经进入了高收入地区,我们为其他地区的稳定发展乃至由低到中、到高收入的迈步提供了实践经验,也给我们积累了制度创新乃至技术创新的基础,对我们来说是好的前景,应该看好。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等人均GDP达到8千美元乃至1万美元的时候人们观念也发生变化了,不简单是吃饱穿暖就够了,可能人们消费需求进而由衣食需求到住房需求,乃至旅游需求到其他高端服务业需求,这是由低到中、到高的过程,所以我们旅游发展大有前景。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跟大家讲讲我所理由的全域旅游。工作关系,我们走过世界各地不少地方,看的东西也有,但是首先我们看全域旅游的产业支持基础。比如说任何产业都可能支持我们的全域旅游发展,比如说农业,大家觉得传统农业几千年就有甚至几万年就有,但是在不同收入阶段它会不一样的,过去也许认为是穷山恶水,今天可能看起来山清水秀。新疆大面积是戈壁,但是万里沙漠中还有一片永远的绿洲,可以成为我们的旅游资源。世界工厂,废弃了以后破铜烂铁,认为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把它改造成工业博物馆的时候,可能对我们“一带一路”进行产业革命乃至工业进化、经济成长阶段,比如说我们首钢,比如上海有一些工厂,变成高端旅游服务业,当然第三产业方面也有从衣食住行乃至方方面面的因素,这是讲产业支撑。

    另外,从旅游来说,可能促进旅游只是点对点的看看、照照,照出来以后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但是随着人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见多识广、知识进步,人们对旅游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同样,人们的兴趣也是不一样的,很简单的例子,一个普通的观众或者游客,我可能看看山水、看看景观就够了,但是对交流情感、知识素养的时候人们可能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今天主办方之一宁夏,过去大家认为西北贫困落后,但今天看来人均GDP在全国也是前列的,产业也是相对发达的,历史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当然除了黄河之外。比如说我们的西夏文化,有多少人认识西夏文字呢?但是这个文化在五十六个民族的血液之中,到今天为止绝大多数同志是一无所知。

    另外,情感对旅游来说也非常重要。举个例子,也许年轻人旅游是另外的心境,不像中老年人旅游又是另外一种感受,可能我们看到的是“老树枯藤昏鸦”,他可能看到的是另外的景象,有人喜欢小桥流水人家,可能有人喜欢“古道西风瘦马”,所以这是我们情感因素。差异来说,全域旅游区域发展有很大,可以是一个市、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或者不同国家。举个例子,我90年代初到巴西去旅游,除了看了瀑布看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以外,也有一个水电站,但是通过这个旅游不同国民之间经过合作,能够把自然资源科学利用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要素配置,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一份民族的自豪感,人家也很先进,今天伊泰普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过去几年以后中国的三峡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要让全世界知道除了伊泰普水电站以外中国还有三峡电站。

    再举个例子,说起来可能很多人不接受的,比如说在荷兰境内,大家知道荷兰,天气原因,包括尤其传统文化深厚的国家和地区对它嗤之以鼻,包括侵犯了人类的尊严,把人类隐秘的东西变成生产和交易的对象。但是西方国家他这个司法体系就不这么看这个问题,孩子们中学生夏令营居然到阿姆斯特丹参观去,我当时一直不理解什么问题,后来我专门请教了当地专家闲聊,他讲,他说我们就是要以这种方式,让我们年轻人在成长过程就懂得人性中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灰暗的一面,我们要容忍和谅解,我们通过这个教育就不会有宗教信仰主义、文化排斥主义等等,后来我想,也许世界终究要变成地球村,也许我们看到什么不喜欢,也许是我们不知道什么,但是没有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要求别人像我们一样的生活方式,没有必要按别人的行为方式变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当然旅游业需要一系列条件支持,除了经济上、产业上的发展支持以外,需要我们民族社会环境和民族政治环境。比如说我们过去非常喜欢在新疆、西藏祖国自己的边境地区,如果恐怖主义、矛盾突出的话,可能大大限制了前沿领域和空间。

    旅游不仅仅是一个游山玩水娱乐的问题,对人文修养的提高也是重要的,刚刚我们会长讲,古人都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行万里路,万卷书的理解是有限的。我们今天自己的人文经典,在小学、中学感受都是大不一样,我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诗词歌赋、包括游记,大家有这个教养、有这个文化,但是没有这个经历,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或者创始人卡尔·马克思,他所理想的人类状态是什么,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有自由的心灵、有广阔的视野、有良好的教养、有周游列国乃至世界各种文化交汇融合、融会贯通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全域旅游可能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乃至个人人文素养都密切相关,我希望我们每个人成为全域旅游的爱好者,也希望我们今天的论坛能够在全域旅游方面的真知灼见集中迸发,让我们每个人上一堂生动的全域旅游课,而且我们自己玩的开心、走的快乐、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