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专家观点

吴协恩:转型推动发展 创新开辟未来

日期:2017-06-30       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华西从农业到工业到现在的服务业,也是从小到大。所以我在想,如果没有我们老一辈赤着双脚改天换地,就像小平同志讲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他们那一代是真正靠拼靠闯靠奉献干出来的。我们现在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了抓党的建设。李克强总理提出了要转变增长方式和供给侧改革,特别是这五年来,确实民营经济发展既改革又缺失。为什么这样讲啊?因为我们的改革,我认为,从国家来说,它都是倒逼式的改革,比如说我们农村农业的改革以小岗村为代表,推动中国商业化道路改革,工业化改革是以华西乡镇企业的崛起到苏南模式,推动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改革。

    所以我们老书记,他们这一代人比我们的创新更足,我们现在说的创新实际上是中央支持,地方政府鼓励在创新,他们那个时候的创新都是闯着红灯在创新,是中央不允许的,甚至是要进监狱的。所以我想来想去,我们要讲创新,我们其实没有他们老一辈创新,我们只是现在怎么样适应于新的时代发展。所以我今天主要讲的也是跟大家聊聊家常,谈谈我的感受,我也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来与大家交流。

    作为华西来说,我们主要就是以创新意识来引领,而不是让陈旧的观念束缚手脚。总书记曾指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适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过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再也不能用过去的办法做现在的事,因为过去的钥匙打不开现在的锁,所以唯一创新是出路。现在社会上有人讲传统产业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其实转得好不会死,转不好才会死。

    最近课题最热门的就是脱实向虚和脱虚向实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既是问题也不是问题,甚至有些专家把它故意的割裂开来,为啥这样做?前段时间大家对马云有不同的看法,他是脱实向虚的改革,我是不这样认为的。如果没有马云,一定会有张云、李云出来,而且互联网、电商,它只是一个工具,他卖的是什么?还是我们实体经济的东西。他都是颠覆了我们卖产品的更广阔的领域,就是把房子里的东西放到了网上去。像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我非常赞成。作为我们来说更应该做到+互联网。所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分不开,它是一种新的模式,如果过渡的把它割裂开来,我看是不妥当的。我也可以跟你们说,像马云现在在干的事情,他全是在抢各个市场的节点,而且已经到了可以抢这些节点的时机,我个人是非常敬佩他的,他就快了一拍。

    那么实体经济好不好呢?实体经济永远是好的,但是由于我们往往在做得过程当中会运动式的发展,会一刀切的发展就导致了我们很多企业家的困惑。比如说2013年的时候,大家讲到实体经济,甚至很多领导都不去了,都要新经济。甚至有的时候靠政策,靠一些人为的制约来遏制传统工业的发展。我有时候开玩笑,你们搞实体经济的企业有时候感到很委屈,像犯了错误一样。但是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国家又提出了脱虚向实,对实体经济又开始重视起来,像我们江阴就是实体经济的代表。我讲这个不是埋怨,我讲这个就是我们上面在做一些决策的时候要等等的了解下面的需求,不要折腾。因为企业是经不起折腾的,你领导讲一句话,专家讲一句话,没关系,讲过了就好了,但是我们的企业不是说你说转就转的,没有十年八年是转不来的,哪能几十年的问题几年当中去解决啊。当然反之,作为我们企业怎么来创新?我认为不是行业的创新,不是企业做什么都创新,关键是观念理念的创新。理念观念转变了,什么都转过来了。比如说我在跟江阴企业家沟通交流的时候,我们华西村企业家交流的时候在说,我们不要埋怨,因为我们改变不了什么,只有我们主动去适应什么。

    比如说大家在生存过程当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最典型的就是融资问题,我们能怪银行吗?我们能怪政府不帮忙吗?不能怪。因为银行它也是企业,但是政府、银行也不能怪我们企业,政府那个时候提倡叫做大做强经济,银行也要扩规模,我们的企业有时候脑子也愣了一点,无限的去扩大再生产,都有错,所以我们还是要自己把自己的缺点好了,少找人家的缺点,这样你的观点就转变了,就能发现你企业自身的问题。

    像我04年转型的时候,就是围绕两句话,从量到质的转变,从体力向脑力的转变。量到质的转变主要解决到不等于好的关系。过去我们都做大,大就是好,实际上大跟好有什么关系啊?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只有好了强了才能好。从体力到脑力的转变,今后的竞争不是行业的竞争,就是人的竞争。那么我们华西怎么来1+1>2,也就是用好人才,所以我们华现在有很多合伙人企业,比如说怎么把华西的品牌和华西实力对接人家的专业技术或者说专业技能或者说它的资源,在这个舞台上一起来跳。那这样的话合作是双赢,合作多赢的关系。所以创新它不是简单的就是一个产品的创新,我看更重要的是理念观念的创新。

    第二个我想讲的是危机意识来了推动发展,而不是用莺歌燕舞来装点门面。发展不是做给人家看,像华西就是要让我们村民互相更好,这是我们最大的原动力。那么我们始终做到三个不,也就是不用赌的心态做企业,不以短的眼光看发展,不是靠根的方式搞经营。像现在很多企业转型过程当中是求生存的阶段,因为这次的转型跨度比较长,是持久战。我认为先做好自身企业,也不急于不切实际的去转,先生存。我在开玩笑的说,你手里子弹没有,打光了,怎么去打仗啊?先要保存实力,转型是在经济好的时候转的,而不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转的。

    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我个人的看法,比如说我们人民币变成了世界第五大货币,好不好啊?非常好。但是我认为不是时机,从去年开始是不是我们外汇更紧张了,是不是我们现在去换外汇更难了?比过去没转的时候更难了,为啥?就是不合时宜产生的问题。我们中国的企业家本身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作出国门的时候你去转,这个子弹很快会打完的,我举这样一个例子,不是说不好,好的,但是要看时机,要等经济回暖的时候你去转,去变成世界货币,可能这个成果就会很好。所以危机意识非常重要,始终我们的企业发展的时候要回头看找不足。

    我到现在两个东西我不敢说,第一个,企业家这个“家”字我不敢说,我才改成董事长。第二个,百年企业,我们只敢说努力去创造。因为企业家就像一个家长一样,他是榜样。百年企业,我们华西也在创建,但是谁也不敢说企业都长盛不衰。像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五百强第40位,一夜之间就没有了。大家更知道一点的雷曼兄弟银行是百年老店,08年的金融危机,一夜之间没有了。所以企业是如履薄冰的,任何时候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一定会要出大事。因为我们做企业,人家不会给你来找问题的,人家只会给你锦上添花,找问题只能靠我们自己找,在这方面我们华西也感觉到一直在找,像今年我们华西正在实施的叫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为啥要三改啊?这三改说明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要改。所谓的改革就是革自己的命,革企业老板一把手的命,这个才叫改革。像我,我只签法人的字,现金都是由常务公司在管,我不碰。这就是管得住自己。另外还得靠制度去管理。

    那么我们华西的债务叫短中长结合,短期、中期、长期一揽子做,具体的措施叫稳快活。传统工业要稳,对新兴的经济或者说已经投资的企业要加快产出,活也就是结合市场的发展。

    第三个超前意识保障补足,而不是让被动、应对来影响大局。我常常对企业讲,快一拍领着走,而不是慢一拍跟着走,如果快两拍那就是脱离实际,如果慢一拍跟着走就会跟丢。所以华西主要是三个在前:问题考虑在前,问题风险评估在前,形势预判在前。我们在变与不变中做好各项工作。现在的转变增长方式,我们国家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企业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我认为这些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也是该转变的时候了。你如果过多的把它看成是问题,看到的都是困难。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像华西,我们现在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叫做“两个送”:送健康,送知识。所谓送健康,就是华西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是再像以前一样更多的来花钱,而是让他们身体和身心健康上要更好。那么在这两个上面的投资就会加大,比如说文体中心,比如说各种培训计划。像最近我们结对村贵阳的开阳县也有40个女青年去培训,与当地老百姓一起干农活,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也把年轻人送到美国西点军校培训,送到专业的EMBA去培训,把我们的厂长经理送到西藏去培训,在华西苦,还是在西藏苦,让他们感同身受。这两个做好了,我相信华西发展就会更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