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成杰:新农业必然要走品牌农业之路
日期:2017-08-15 来源:
今天的主题主要是围绕加强农业的品牌建设,当前之所以强调加强品牌农业建设,是因为我们国家农业品牌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对农业结构性改革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加强农业的品牌建设,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
大家都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说农业要走品牌,在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边考察工作的时候,粮食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对加强农业的品牌加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
今天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对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做出部署。文件指出,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及优势企业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民族品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加强农业品牌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够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我们现在遇到很突出的问题,就是三量其增,一个是稳定农产品产量再提高,我们库存量也得增加,农产品的进口量也得增加。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农产品在总量上供大于求。但是品牌比较少,现在消费者的消费变化,中高档的消费需求在增加。虽然我们总量基本平衡,甚至供大于求,我们优质农业品牌满足不了中高档的需求,这个时候需要进口农产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打造我们自身的品牌,提高我们农产品的竞争力。
农业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品牌的部署,在今年要大力加强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大力鼓励和支持地方,和一些企业要有优势的品牌,以优势的企业和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为依托,重点在粮油、果茶、瓜菜、区域产品等产业上培养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区域公共品牌。在年初召开区域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出,而且制定一些扶持的政策。企业的品牌和产品的品牌,都要强化品牌信誉塑造,发布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指导性信息和文件,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及品牌评价体系。今年农业部要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你这个品牌要好,能够上到目录当中来,对信誉的提高,市场的开拓,信誉提高是有好处的。同时提高品牌的评价体系,发布品牌一百个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开展培训,提升品牌建设的管理能力,农业部把2017年定位农业品牌推进年,目的要在全国就是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来提高品牌竞争力。
目前,我们国家优势农亩区域化生产格局应该说基本形成。大而全,小而散生产格局进一步打破,当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集中度分别达到98%、80%、70%和59%,我们几大粮食作物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粮食优势产业带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也超过了85%。从其它作物来看,像棉花、甘蔗、苹果、柑橘的集中度也分别都达到55%以上。所以一些地方区域的特色性品种影响力在加大,比如说山东的小麦,还有其它地方蔬菜、水果等等,优质品牌产品不断增多,竞争力在提高,比较效应也在提高。但是现在问题是,应该看到,我们农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是农业的国际化发展快。在全球来看,农产品的竞争,再加上消费领域的格局也在改变。总得趋势是优质农产品、品牌农产品竞争力在提高。我们遇到的问题就是大多的品牌比较多,中档高品牌还不足,反映地方农业结构还不合理,一些库存还在挤压。特别化肥农药使用量比较大,对生态环境带来一些影响。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也带来一些影响。因此我们品牌建设当中针对性去措施,来解决这些突出的问题。
优质品牌农产品的培育发展,对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生产有着较高的要求,应该说品牌农药是一个,由品牌农业产品向品牌优质区发展演变和提升的过程。因此,我们提出要大力建设和培育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围绕这个优势区的建设,也制定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从一些地方情况看,品牌优势产区一般有四个特点,第一,优势产区内农产品优质。第二,优质农产品质量特定高。第三,优势产区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也比较高。第四,优质区的农民收入也比较高。对优质区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何重塑农业品牌的建设,如何把我们的企业,把我们的产品,建设成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我也到一些地方做过一些调研,也了解到一些情况。从一些地方的发展和企业的经验来看,应该有以下这么几点:
第一,就是要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发展的战略和顶层设计。无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企业,要发展品牌农业,就要把农业品牌作为转变发展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的挖掘品牌的价值,释放品牌的红利,要把科技信誉,经营理念融入到品牌当中。要以品牌化来引领和带动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特别品牌变化,外面介绍了是燕谷坊发展过程,它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产业化的过程。燕谷坊发展产业化,以一线一优,优质的产品为导向,打造旅游业、种植和生产加工终端一体化这样一个链条。这样对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要继续来推进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就是进一步的挖掘地理优势、气候优势和物种优势,按照一乡一田发展思路走差异化的发展路线,避免同质化。这里面很重要的问题,要从自己的资源优势出发。我刚才听到一位朋友讲发展富硒农业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一些地方的富硒农产品也是一个品牌化的农产品,在我们国家像湖北恩施、湖北荆州、陕西这些地方富硒资源比较丰富,为什么强调发展富硒农产品?这个硒元素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这个在很早联合国的粮食储值和国家营养委员会强调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家缺少硒的国家,我们70%的地方缺硒,30%的地方严重缺硒。经家研究,有些地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地资源缺硒带来的影响。补硒,再加上其它措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有些专家研究硒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有保健的作用,对有些疾病治疗和恢复也有很好的作用。所以现在在我们富硒的地方,在大力发展富硒的农产品品牌。现在发展也很快。所以我们要注重特色优质品种,特色生产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加大对资源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产品优质优良,品牌农产品的扶持力度。因此我们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政策提出,要打造一批农业生产主体的功能区,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加大品牌创建和发展的扶持力度。因为这个发展品牌农业,培育优势农产品我们要加大投入的。没有投入很难做到的。资金和项目一定向这些地方来倾斜,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企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来倾斜,增强品牌意识,提高空间知名度来形成市场的需求。同时我们培育和壮大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市场率高,在国内国际有较高的影响力品牌农产品的扶持。我们哪个品牌企业,我们品牌农产品蛮好的,国家的政策是大力支持和扶持。同时我们支持一些工商资本和企业来进入农业品牌的生产,为农业品牌发展提供支持。
第四个,要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培育和保护。农业知识产前是地方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一些企业无形资产,价值不可估量。过去我们对农业品牌和农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我们现在也制定这方面的保护措施。要运用知识产权的理念,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实施。职能部分行业协会发挥家家监督的作用,加大农产品商标,质量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增强品牌的贡献度。在这些方面,也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第五个,要完善农产品分级分类,优质优价。今后的农产品要实现优质优价。一般优质的农产品投入密切大,产品的品质比较好,具有更高的价格含量,因此我们提倡优质优价。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要求制度,建立完善农产品分级分类的管理,保护和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更好的优质农产品。所以我们在农产品的生产上,一定要注意分级分类,优质优价。我过去到一些小麦产区做过调研,我发现小麦收购和收储还没有做到分级分类。我们生产的小麦实质是多个品种,应该说每个品种是优良的,有的品种做面包用的,有的是蒸馒头的,有的做饺子片用的,有的是做面条的,对于农户是优良的。若干个优质的小麦混在一起,就失掉了小麦的专用型,我们强调农产品的收储分级分类,有利于实行优质优价。
第六个,要发展农业品牌互联网+。近年来农业科技在加快,农业互联网+也在加快,特别要注重优质农产品特别是品牌农产品的互联网+,依靠互联网+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公信力,来加大营销力度,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通过发展互联网,依托现代化的互联网体系,来提高农业品牌的生产能力,发展市场的能力,我们要点商加上电商形成立体化的服务体系。这样有线上有专家,线下有团队,线上专家就是科技人员,线下部署团队就是经营主体,专家在线上进行农业的管理进行诊脉,发一些问题,及时帮你研究措施,及时部署。线下的按照专家的方案来提高农产品,提高农业专业化的水平,这样才能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开拓水平。
第七,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的发展。这是三品一标就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有地理标志产品,这是我们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共同推进一项目重大措施。今年农业部推进这项工作,在五年时间,是三品一标质量扩大。三品一标获证产品数量每年要增幅保在6%以上,我们有些企业,或者生产农产品企业这个很酉空间。我们未来五年这样产品数量要提高6%,应该说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另外产地监测面积要占到实用农产品总面积40%,要加大产地环境的监测。获证产品筹建合格里率要保证98%以上,我们发过证以上,对三品一标产品进行检查,检查的合格率要达到98%以上。实现了三品一标的可追溯。三品一标生产发展思路要追求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仅仅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以标准化生产来创建规模化、产业化的机制。三品一标发展定位,要求无公害农产品立足安全管控,在强化产地认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地做出功能。绿色食品突出安全优质和全产业链的优势,引领优势优降。有机农产品先生态的特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农产品地理标志注目是突出地方资源的优势和重要的特色,来带动优势地域特色农产品发展与创建。
第八点要有大工匠精神来打造农业品牌。我是受刘兆彬部长的启发,我觉得我们国家无论现代科技领域,还是传统技术领域有很多名牌产品大工匠创造出来的。现代农业品牌发展,我们也有一批农业大工匠,要有现代的技术来培育农业大工匠。农业大工匠来自传统的农民,传统的农民也有工匠,他们有了传统的技术精华。同时也有农业科技队伍,科技人员,也来自新型的农业结构主体,来自精英农业和加工农业的现代企业。特别在我们民营经济企业当中,也有一些优秀的大工匠。所以我们农业要精耕细作,农产品加工要精益求精。我们农业科技推广要精准、及时、推广,农产品现代化的建设,农业品牌建设需要大工匠支撑和建设。我们今后要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的技术和公益很好的挖掘出来,传承创新。要把农业大工匠队伍建设起来,带领农业经营主体来发展品牌农业。使中国的农业品牌走向世界,提高竞争力。